Samsung Galaxy Buds 2降噪真無線藍牙耳機外媒評測:音質、舒適度兼備

Samsung Galaxy Buds 2終於在2021年8月的三星Unpacked活動中正式亮相,同時也發布了三星其他幾款產品,包括備受期待的Galaxy Z Fold 3和Galaxy Z Flip 3。Galaxy Buds 2採用了許多與三星旗艦款真無線藍牙耳機Galaxy Buds Pro相同的功能,並將以更便宜的價格推出:新台幣4,990元。

設計和舒適度

  • 外觀與Galaxy Buds Pro相似…
  • …但感覺質量較低

Galaxy Buds 2採用了Galaxy Buds Pro那種更長、更低調的外觀,並使用更小型的麥克風。與Galaxy Buds Pro的橡膠塑料和金屬材料相比,而Galaxy Buds 2帶有啞光飾面的普通塑膠外殼顯得較無質感。

credit: Regan Coule/Future

此外,Galaxy Buds 2具有IPX2等級,與Galaxy Buds Pro的IPX7認證相比大幅降級。簡而言之,其可以抵抗小水滴,但不能防濺或防汗。因此,不建議在跑步或進入按摩浴缸時配戴。

不過,其充電盒是同類產品中最便攜之一,拿在手上和放在口袋裡都非常輕巧。而塑料框架經久耐用,但很容易磨損和劃傷。

credit: Regan Coule/Future

Galaxy Buds 2能與耳朵形成了一個緊密的密封,當在房子周圍移動時,可以將耳機鎖定在裡面。甚至可以透過Galaxy Wearable 應用程式中的耳塞貼合度測試,來幫助確定最佳貼合度。整體來說,耳機的舒適度適中,連續久戴約2-3 小時外耳周圍才會感到任何酸痛。

觸控和語音助理

  • 點擊手勢並不總是有效
  • 語音助理很有效

Galaxy Buds 2 的控制指令包括點擊/長按、滑動和數字輔助。點擊輸入大約有70%的時間有效,但使用者可以使用滑動手勢代替,我發現它更適合播放。

入耳式檢測在Galaxy Buds 2上的運行方式有所不同,需要將兩耳都取下才會自動暫停,而不是取下其中一耳。另外兩個問題是會有2 秒的延遲運行,並且在將耳機放回耳朵時不會自動播放。

Siri、Google Assistant 和 Bixby 都與 Galaxy Buds 2 兼容,可以透過觸摸並按住的手勢呼叫,也可以指定提高/降低音量或啟用Spotify。喚醒字呼叫僅適用於 Bixby(“Hi Bixby”),雖然使用起來很有趣,但還是較喜歡 Google Assistant 或 Siri 作為預設語音助理。幸運的是,三星的麥克風功能強大,無論您使用哪種,都能清晰準確地拾取人聲。

最後,三星還允許使用者直接在Galaxy Watch 4智慧手錶上訪問和控制 Galaxy Buds 2。

音質表現

  • 強大且可定制的聲音
  • 低延遲遊戲模式
  • 不支援三星360音訊

在音質方面,三星總是表現優異,Galaxy Buds 2也不例外。經過AKG調校的驅動器為這款微型入耳式耳機提供充滿活力、細節豐富的聲音,而且可以在Galaxy Wearable 應用程式裡調整EQ,有六個預設可供選擇:Norma(預設)、Bass Boost、Soft、Dynamic、Clear和Treble Boost。當與適當的音樂類型配對時,這些模式都可以發揮不錯的作用。

Clear模式很適合像Silk Sonic的〈Skate〉這種歌,不僅強調了Anderson .Paak和Bruno Mars的人聲,同時又巧妙地處理了打擊樂器,以保持歌曲的輕快節奏。切換到Bass Boost,Kendrick Lamar的〈Humbl〉開頭的吉他即興演奏很有衝擊力,且808鼓聲的敲擊聲震耳欲聾,讓人聽了不禁想要跟著節奏點頭。

credit: Regan Coule/Future

事實上,比較建議使用Normal,因為整體聲音表現最均衡。像Queen的〈Another One Bites the Dust〉這樣的歌曲展現了突出的低音和出色的混響,而高音也有很好的表現。

Galaxy Buds 2具有遊戲模式,可減少遊戲聲音的延遲。這是三星智慧手機獨有的功能,儘管在一些遊戲中測試了該模式並發現與關閉時相比差異很小。玩關鍵行動時的腳步和射擊效果延遲,但馬力歐賽車中的漂移和通電效果聽起來很準確。

但是如果想要體驗360度音訊,必須購買價格更高的Galaxy Buds Pro才能使用,因為Galaxy Buds 2不支援。

主動降噪

  • 強大的 ANC 效果
  • 環境音模式也很好用

三星聲稱其ANC技術可將外部背景噪音降低了98%,不確定這是如何評估的,但經Tom’s Guide編輯的耳朵和多年測試降噪耳機的經驗表明這個百分比較低:更像是 85%。這接近於 AirPods Pro,但低於Bose QuietComfort Earbuds 和 Sony WF-1000XM4等ANC巨頭。

儘管如此,Galaxy Buds 2可以減少不必要的噪音,能夠平靜地工作並阻止常見的干擾,例如吵雜的電視、健談的親戚以及中央空調和洗衣房發出的引擎聲。但對高頻噪音的效果不太好,因為嬰兒的牙牙學語和飢餓的哭聲在幾公尺遠的地方都能聽到。

環境音模式可讓使用者更好地了解周圍環境,共有低、中、高三種設置,每一種設置都可以增加進入麥克風的聲音量。高應該是您的預設設置,因為這是您可以聽到任何聲音的唯一設置,當然還需要將音量保持在30%到50%之間。

應用程式和特殊功能

  • 一些軟體功能,但沒有什麼非常先進的
  • 不過,手機小工具很方便

打開Galaxy Wearable應用程序後,使用者會看到耳機的電池電量指示器、使用者手冊、切換控件、尋找我的耳塞以及設定頁面中的所有功能,包括前面提到的 Bixby 語音喚醒功能、EQ均衡器、耳塞佩戴測試、遊戲模式和輔助功能。

credit: Regan Coule/Future

應用程式提供了大量功能,但JBL Headphones和Sony Headphones Connect等其他競爭對手的應用程式提供的功能更多。幸運的是,應用程式支援韌體更新,因此希望三星在未來幾個月內推出更多功能。

在應用程序之外,Galaxy Buds 2還有最獨特的功能。三星提供一個可調整大小的小工具,可以放置在手機主銀幕上,以立即啟用聆聽模式和觸控控制。這是切換任一功能的更快方式,但希望三星讓使用者自己選擇:像是遊戲模式似乎比觸摸控制更理想。

其他值得注意的包括前面提到的 Galaxy Watch 控制訪問和無線PowerShare,能將充電盒放在兼容的Galaxy手機的背面來為耳機充電。

續航力和充電盒

  • ANC運行時間較短
  • 更快的充電速度

耳機在ANC運行下的續航時間定為5小時,關閉ANC則為7.5小時。在比較 ANC播放時間時,這僅比AirPods Pro(4.5小時)略有優勢,遠低於WF-1000XM4(8小時)。更令人失望的是總續航力才20小時,低於AirPods/AirPods Pro的24小時。

不過,對續航力不在意的人可以放心,因為 Galaxy Buds 2 具有一些最強大的快速充電功能,充電5分鐘即可使用1小時,而且電池優化也得到了改進。

credit: Regan Coule/Future

最重要的是,充電盒可以通過兩種方式無線充電:透過支援PowerShare的 Galaxy手機,或任何支援Qi 的無線充電板。

通話質量和藍牙連線性能

  • 不錯,但“機器學習”功能沒有多大作用
  • 易受風噪聲影響

作為一款通話耳機,Galaxy Buds 2 與 Galaxy Buds Pro 相比令人失望。據三星稱,Galaxy Buds 2使用“基於機器學習的解決方案”過濾背景噪音以獲得更清晰的通話。但經過幾次語音和視訊通話,沒有明顯變化。麥克風吸收了很多環境聲音,尤其是風,對方表示聽起來很刺耳。

不過,在室內的通話質量相對穩定很多,對方提到我方聽起來多麼響亮和清晰。

無線性能仍然是 Galaxy Buds 系列的標誌,打開充電和會自動啟用配對模式並在可用設備列表中顯示產品。三星還開發了一種簡單的配對模式,可輕鬆進行手動配對。

credit: Regan Coule/Future

範圍足夠,芽可實現接近 40 英尺的無線收聽。連線強度也比舊款三星型號更好,如果您保持在範圍內,可以從一個房間揍到另一個房間而音樂不會斷續。最後,雖然沒有多點技術,但 Galaxy Buds 2 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強大自動連接功能。

總結

三星 Galaxy Buds 2以合理的價格提供了大量的功能,聲音功能多樣且充滿活力,僅次於 Galaxy Buds Pro,令人印象深刻。儘管沒有達到要求,三星的ANC 技術仍然可阻止不需要的噪音。在沉迷於音樂和影劇時,不同的聲音設置可實現獨特的個性化。此外,還能享受全天的舒適體驗。

然而,較低的價格帶來了妥協,Galaxy Buds 2的電池續航力、通話質量和設計都比 Galaxy Buds Pro還要倒退了一大步,而且也沒有360度音訊。另外,非Galaxy手機用戶也會失去與 Galaxy 生態系統相關的特殊功能,例如遊戲模式和PowerShare。

因此,對於那些沒有 Galaxy 設備的人應該看看相同價格範圍內性能稍好一些的競爭對手,Cleer Ally Plus II就是一個很好的替代方案。

延伸閱讀

文章說明:
(1) 本文為earphoneman團隊彙整外媒與相關網路文章之結果,非參考投票、民調、網路問卷等資料。
(2) 所分享之圖片、影片或資料內容是引用自網路或轉寄分享或從各網站蒐集而來,如有侵權請告知。

編輯日期:
(1) 最新更新日期:2021年08月12日
(2) 文章發表日期:2021年08月12日

參考來源:tomsguide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