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ny WH-XB910N外媒評測:具有旗艦性能的中階款耳罩式降噪耳機

Sony WH-XB910N是旗艦款WH-1000XM5的實惠替代款式,從近乎相同的設計、電池續航力和功能可以明顯看出這一點,其中包括 360度臨場音效、數位音效增強引擎(DSEE)和EQ均衡器等專有技術。

不過,這款耳罩式耳機缺乏老大哥WH-1000XM5的聲音精準度,而且主動降噪和通話品質也比較弱一些,因此無法完全取代Sony的任何頂級耳罩式耳機。然而,我們真正關注的是,WH-XB910N 是否足以取代當前市場上的其他款中檔耳罩式耳機。

設計和舒適度

WH-XB910N成功複製了WH-1000XM系列的輪廓,看起來別緻而簡約。其重量為252公克,與WH-1000XM4的253公克幾乎相同。將耳機戴在脖子上或頭頂不會讓您感到沉重,而且耳罩和頭帶上的絨毛襯墊也會帶來足夠的舒適感。

credit: Regan Coule/Future

貼合度也不是問題,因為耳機可以很好地圍繞頭骨,並且延長器具有多段設計,可以適應不同的頭部尺寸。 

Sony提供的收納盒質量不錯,內部留有足夠的空間來存放耳機和所有配件。只是WH-1000XM4的收納盒空間更大,背面還有一個網袋,可以用來裝其他東西。

控制和語音助理

WH-XB910N的控制方式簡單好用、易於記憶並支援完整的媒體控制。右耳罩可以藉由滑動和多次點擊手勢來啟用播放、通話管理和音量;左耳罩上是電源/配對和聆聽模式切換按鈕。

向左/向右滑動選擇曲目或向上/向下滑動音量非常方便,尤其是當觸控面板能夠如此準確地接收指令時時。這些按鈕都會產生堅實的觸感,以確保接受使用者的命令。

要啟用語音助理,必須將該功能置於手機App的本機設置中並手動開啟(點擊並按住右耳罩)。當該功能正常運作時,麥克風可以很好地接受 Google Assistant、Alexa、Siri 和 Bixby 的語音命令。

不過,比較可惜的是,沒有支援自動偵測功能,摘下耳機時不會自動暫停音樂。

音質表現

Sony耳機的標誌是音質,更具體地說,是低音。由於 Extra Bass 技術,不僅低音在WH-XB910N上豐富,而且Sony還添加了空間音訊和DSEE,使音樂更生動、更引人入勝。

使用者還可以使用八種預設EQ:低音增強、明亮、興奮、手動、醇厚、放鬆、語音、高音增強和人聲。或者,也可以手動調整頻率和低音來建立自己的聲音配置。

credit: Regan Coule/Future

此外,啟用DSEE能夠提高低保真音檔的保真度並最大限度地減少背景靜電。而Sony的 360 Reality Audio 還可以讓支援高解析度的串流媒體服務(例如 Tidal、Deezer)的精選曲目聽起來更加身臨其境,但Apple 的 空間音訊是更好的 3D 聆聽方案。

主動降噪

WH-XB910N不是Sony最好的 耳罩式降噪耳機,而且其降噪效果也不及 Bose 700 等頂級競爭對手。不過,仍然可以幫忙過濾掉一些噪音,這取決於環境,但不要期望能夠完全安靜。降噪在戶外表現更好,能夠阻止汽車駛入車道和飛機飛過房子上空等噪音進入音景。

此外,抗風性可能是這款耳機最不為人知的特性。可以啟用App中的設置,來抑制因陣風環境和快速行駛的汽車時所產生的風聲。雖然不會完全消除這些噪音,但打開和關閉之間的差別是頗大的。

其環境音模式有 20 個等級,並且可以完全控制從麥克風發出的環境音音量。該功能足夠強大,不必啟用「專注於語音」設置來放大別人說話的聲音。

續航力

具有足夠降噪播放時間的平價款式很難買到,但WH-XB910N解決了這個問題。開啟降噪時最多可使用 30 小時,關閉時最多可使用50小時。這打破了Bose 700 和AirPods Max提供的最大值20小時,並且略高於 WH-100XM5(30 至40小時)。

credit: Regan Coule/Future

通話品質和連線性能

這款耳罩式耳機的通話品質比較差,背景音會讓通話的對方難以理解我方說話的內容。走在尖峰時間的街上時,別人幾乎聽不到我說的話。

不過,至少連線性能是可靠的。藍牙5.2 將連線範圍擴展至15公尺,而且不會出現卡頓現象。配對在所有平台上都是即時的,單擊Google Fast Pair可加快 Android 設備上的配對過程,而且多點技術(同時連接到兩個設備)也比想像的要好。

總結

Sony WH-XB910N是一款擁有旗艦耳機性能的中階款式,而且優點多於缺點,只需新台幣6,990元即可獲得這種級別的聲音,​​非常划算。如果這還不夠令人滿意,請考慮價格更低、功能更全面的 Cleer Enduro ANC

延伸閱讀

文章說明:
(1) 本文為earphoneman團隊彙整外媒與相關網路文章之結果,非參考投票、民調、網路問卷等資料。
(2) 所分享之圖片、影片或資料內容是引用自網路或轉寄分享或從各網站蒐集而來,如有侵權請告知。

編輯日期:
(1) 最新更新日期:2022年12月19日
(2) 文章發表日期:2022年12月19日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