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目錄
當今市場上的許多不同品牌和款式的有線耳機和藍牙耳機,可能會使我們陷入選擇困難,尤其是剛踏入耳機世界的新手,瀏覽規格表並不會使事情變得容易。
耳機的規格非常複雜且技術含量很高,可能會使很多人無法僅透過查看規格就能找到合適的耳機,這也是為什麼耳機人會一直強調在購買前去實體店試聽的重要性。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解釋一些專業術語,讓大家更瞭解驅動單體這個常見的耳機組件,以及其如何影響音質。
什麼是耳機的驅動單體?

將電子訊號轉換成聲音的驅動單元是耳機中最重要的組件,換句話說,驅動單元負責產生我們聽到的聲音,因此可以將耳機的驅動單元視為耳內的微型揚聲器。驅動單元由三個組件組成:
- 磁鐵–產生磁場
- 音圈–移動振膜並產生我們聽到的聲音
- 振膜–振動產生聲波
耳機驅動器是盤形的,其大小取決於品牌和所需的聲音輸出。
驅動單元大小對音質的影響
簡單來說,驅動單元越大,低音越好。然而,這並不表示驅動單元較大的耳機會產生比較好的聲音。涉及耳機音質的因素有很多,首先需要瞭解驅動單元的大小如何影響音質。
越大一定越好嗎?
不同設計的耳機所使用驅動單元的大小也不同,通常入耳式耳機驅動單元的直徑落在8mm到15mm的範圍內,而頭戴式耳機驅動器的直徑則在20mm到50mm的範圍內。一般來說,驅動單元的大小決定了耳機的響度。
許多人相信驅動單元越大,音質越好。這並不是完全正確的,儘管較大的振膜會讓低音更乾淨一些,但是較大的驅動單元會導致耳機難以再現高音。
雖然較大的驅動單元能夠產生較高的輸出,但未必可以提供較好的輸出。驅動單元的質量和內部材料的不同產生了巨大的差異,例如Sennheiser Momentum True Wireless 2、Creative Outlier Gold和Ausounds AU-Stream Hybrid這些入耳式真無線藍牙耳機的體積很小,能內建的驅動單元較小,但產生的聲音質量卻不一定會輸給具有較大驅動單元的頭戴式耳機。
另外,我們可以從鐵三角(Audio Technica)來應證驅動單元大小不是決定音質的唯一關鍵。該公司生產兩種高端耳罩式耳機型號:使用40毫米驅動單元的M40X和使用45毫米驅動單元的M50X。因此, M50X有真的因為較大的驅動單元而產生較好的聲音嗎?那倒不一定。

兩款耳機的調音非常不同,M50X的低音擁有更佳的延伸感,重低音的力道也相當夠力,而M40X則設計得更平坦、更中性。在這種情況下,所使用的耳罩材質和封閉性都比驅動單元大小對聲音的影響更大。
簡而言之,驅動單元的大小確實會影響耳機的輸出和頻率範圍。但是,您不應僅根據驅動單元的大小來決定購買。其實,其他因素反而比較重要,例如驅動單元的類型和頻率範圍對聲音質量的影響,都遠大於驅動單元的大小。
越多驅動單體的耳機具有更好的音質?
答案是不一定。就像驅動單體的大小一樣,一副耳機上單編具有多個驅動單體並不能絕對保證具有更好的聲音。多單體耳機使用不同的驅動單體來管理特定的頻率範圍,例如動圈負責輸出低音,動鐵則負責輸出中、高音。理論上,多單體耳機應該要有更好的音質。然而,在實現上,多單體耳機沒經過良好的調校,單體可能互相干擾而產生底噪。因此,調校不佳的多單體耳機始終會比高端單驅動單體耳機的性能更差。
隨著驅動單體的技術變得越來越先進,並且我們對耳機發聲原理更加了解,所以不再一定需要使用多個驅動單體,反而從單驅動單體的耳機中就能獲得更好的聲音。
不同類型的驅動單元
如前所述,耳機中使用的驅動單元類型對聲音質量有決定性的影響。以下是耳機常用的各種驅動單元。
1.動圈(Dynamic Drivers)

若喜歡享受重低音帶來的震撼,請選擇動圈耳機。這類驅動單元在耳機中非常常見,並有較大的振膜,能夠提供強勁的低音,並獲得良好的聲壓,而又不會消耗太多功率。不過對於動圈,更大的驅動單元產生更好的低音的概念不適用。
2.動鐵(Balanced Armature Drivers)

動鐵的體積非常小,因此常用於入耳式監聽器(in-ear monitor, IEM)。那麼,這麼小的驅動單元如何排空更多的空氣呢?製造商將多個驅動單元放在一個聽筒中,大多數入耳式監聽器都帶有1-4個驅動單元。將多個驅動器放在單個聽筒中,可使耳機以最小的失真再現不同的頻率。因此,動鐵在耳塞式和入耳式耳機中很常見。
3.平面振膜單體(Planar Magnetic drivers)

平面振膜單體的振膜被夾在磁鐵之間,可以產生非常準確和乾淨的聲音,提供每一個細節,且不會增加過多的聲音效果。因此,平面振膜單體是發燒友的首選,市場上大多數高端耳機使用這類驅動單元。
4.靜電單體(Electrostatic Drivers)
使用靜電單體的耳機比較罕見,而且價格都很昂貴。顧名思義,其利用帶靜電的振膜,以驚人的精度產生非凡的音質。此外,靜電單體需要特殊的放大器才能發揮其全部潛能,所以價格很高,僅在高級耳機中才能找到。
5.骨傳導
透過骨頭將振動直接傳遞到使用者的內耳(繞過耳膜),因此很適合需要聽到環境噪音或有聽力問題的人使用。但是,使用骨傳導驅動器無法獲得和其他驅動單體一樣細緻的聲音。
購買耳機該如何選擇?
一切都歸結為個人偏好以及如何使用耳機。如果您是派對愛好者,喜歡跟著音樂動茲動,需要強悍的重低音來搖擺身體,那一定要選擇動圈耳機。但是,如果僅打算打打遊戲,可能不太在乎低音,或是喜歡聆聽高頻聲音,需要解析度較佳的耳機,則可以選擇動鐵耳機。想要瞭解動圈和動鐵更詳細的差異,可以參考《動圈、動鐵哪個好? 不能不知道的耳機發聲原理》。
如果您是發燒友,則可能不需要我們提供購買哪種耳機的建議,對吧?若真要建議,請選擇平面振膜單體。如果預算更寬裕,靜電單體將更滿足您的好奇心。不過,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廠商同時使動圈和動鐵來分別輸出低音和中、高音,彌補只有動圈或動鐵的不足,但需要注意的是,多單體的耳機若沒經過良好的設計,很容易出現底噪的問題,因此購買前還是試聽一下會比較好。
使用者類型 | 建議的驅動單體類型 |
---|---|
喜歡低音震撼感 | 動圈 |
喜歡高音跟注重解析度 | 動鐵 |
發燒友 | 平面振膜單體、靜電單體或圈鐵合一的設計 |
最後,還是必須提醒,耳機驅動單元確實會影響聲音質量。但是,不應僅根據驅動單元的大小來做出購買決定,選擇合適的類型才是關鍵。
常見問題
將電子訊號轉換成聲音的驅動單元是耳機中最重要的組件,換句話說,驅動單元負責產生我們聽到的聲音,因此可以將耳機的驅動單元視為耳內的微型揚聲器。
較大的驅動單元能夠產生較高的輸出,但未必可以提供較好的輸出。
不一定。理論上,多單體耳機應該要有更好的音質。然而,在實現上,多單體耳機沒經過良好的調校,單體可能互相干擾而產生底噪。因此,調校不佳的多單體耳機始終會比高端單驅動單體耳機的性能更差。
建議使用具有動圈單體的耳機。
建議使用具有動鐵單體的耳機。
建議使用具有平面振膜單體、靜電單體或圈鐵合一設計的耳機。
文章說明:
(1) 本文為earphoneman團隊彙整外媒與相關網路文章之結果,非參考投票、民調、網路問卷等資料。
(2) 所分享之圖片、影片或資料內容是引用自網路或轉寄分享或從各網站蒐集而來,如有侵權請告知。
編輯日期:
(1) 最新更新日期:2021年02月01日
(2) 文章發表日期:2020年07月27日
參考來源:maketecheasi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