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牙耳機類型大盤點 第一次選購耳機就上手

耳機有許多不同的設計,主要分為四種不同的類型:覆耳式、貼耳式、耳塞式和入耳式。每種類型的耳機都有優缺點,影響其在某些環境和條件下的適應性。哪種耳機最適合您,取決於您的喜好和使用習慣。

四種常見的藍牙耳機類型

全罩式耳機(over-ear)

credit: Cool blue

全罩式耳機的耳罩很大,能夠完全包覆住使用者的耳朵,不會壓在耳朵上,在較長的聆聽過程中會更舒適,且還能讓使用者不受環境噪音的干擾,在吵雜的環境(如大眾交通和辦公室)中使用令人愉悅。不過,由於耳罩比比較大,所以無法輕易將其放在口袋中。


貼耳式耳機(on-ear)

credit: Cool blue

貼耳式耳機的耳罩緊貼在使用者的耳朵上,較容易對耳朵產生壓迫感。與全罩式耳機相比,其更小、更輕、便於攜帶。但因為沒有完整包覆耳朵,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會聽到環境聲音,雖然聆聽環境沒有覆耳式耳機安靜,但在戶外使用會更加安全。


耳塞式耳機(earbuds)

耳塞式耳機將耳機本體固定在外耳道口,不會伸入使用者的耳道,因此戴起來會比較舒服,不會有異物感,也沒有入耳式耳機的聽診器效應。但在隔音方面就比較差,缺乏良好的密閉性和低音,很容易聽到外在聲音,或是音量開太大時,會被他人聽到。


入耳式耳機(in-ear)

Image credit: Future

入耳式耳機的耳塞或聽筒會伸入使用者的耳道並緊密貼合,因此穩定度和隔音效果都比耳塞式耳機來的好。但對於一些較敏感的使用者來說,容易產生異物感和壓迫感,而造成不適。另一方面,這類型的耳機容易產生聽診器效應,不適合移動或運動時使用,而且耳塞往往決定了配戴舒適度和氣密性,耳塞的選擇變得非常重要。

耳機類型

不同耳機類型的性能比較

我們從舒適度、便攜性、隔音、聲音洩漏和音質五個方面來比較不同類型的耳機,需要注意的是,此比較未考慮這些耳機的開放式版本。

耳機類型的比較

舒適感

舒適感是耳機提供身體上愉悅體驗的能力,不會隨配戴時間拉長而造成酸痛或疼痛。舒適度是主觀的,取決於聽眾能否滿意所選的耳機類型。

評析:全罩式耳機通常是最舒適的設計,其易於配戴,通常有舒服的海綿耳罩,並且不會像貼耳式耳罩一樣對您的頭部施加太大的壓力。另一方面,入耳式設計將壓力直接施加到耳道,可能會帶來非常不舒服的聽覺體驗,不過這取決於聽眾本身,因為每個人耳道的大小和形狀都不一樣。

耳塞式耳機不會在耳道或頭部施加壓力,因此感覺舒適,美中不足的是,無法完美貼合耳朵。至於貼耳式易於佩戴且適度舒適,但是其為了保持穩定的貼合性,會對耳朵施加壓力,與全罩式耳機相比,可能會感到不舒服並導致聽力疲勞。

結果:全罩式 > 貼耳式 > 耳塞式 > 入耳式

便攜性

便攜性是指耳機是否便於收納並隨處攜帶,取決於耳機折疊後佔用的空間以及收納盒、充電盒等配備。由於配備取決於耳機製造商是否提供,因此不包含在此比較中。

評析:入耳式和耳塞式耳機是最便攜的類型,其體積小,便於放到口袋或背包中。另一方面,即使某些型號的全罩式耳機可以折疊起來以方便運輸,但與其他設計相比,全罩式耳機體積還是大很多,並且佔用更大的空間。貼耳式耳機的尺寸各不相同,但體積比覆耳式耳機還小,更易於攜帶。

結果:耳塞式 = 入耳式 > 貼耳式 > 全罩式

隔音

隔音是耳機的一種功能,可以阻止或消除滲透到音頻中的環境噪音,使您與外界隔離。對於噪音隔離,此比較僅考慮被動降噪,因為主動降噪噪的效率完全取決於製造商。

評析:根據RTINGS.com的測試,入耳式耳機可提供最佳的被動降噪,其設計提供的密封可有效阻止高頻噪音。耳塞式是所有類型中隔音性能最差的,沒有像入耳式一樣塞滿耳道,且沒有足夠的表面來防止環境噪音滲入音頻中。

全罩式耳機在提供被動降噪方面表現第二好,能夠在沒有啟動主動降噪的情況下阻擋大部分的環境噪音。另一方面,貼耳式耳機的隔音性能不佳,其耳罩通常較小,靠在耳朵上並無法一直形成很好的密封效果,但比耳塞略好一點,因為具有更大的表面來防止環境噪音滲入,但不如入耳式或全罩式設計。

結果:入耳式 > 全罩式 > 貼耳式 >耳塞式

想要瞭解更多主動降噪(anc)技術,可以參考我們的〈抗噪耳機興起 主動降噪(ANC)技術大解密〉。


漏音

漏音是從耳罩或耳塞的密封中溢出的聲音,大量洩漏會影響到周圍的人。

評析:RTINGS.com的測試結果表示,入耳式耳機聲音洩漏的可能性最小,其尺寸可使小型驅動單體直接置於耳道中,且所需的功率也較小,以實現相同的音量,因此只要能形成良好的密封,就不會有太多的聲音溢出。另一方面,全罩式耳機的驅動單體很大,所以音量也能很大聲,如果密封性不佳,將比其他類型的耳機洩漏更寬頻率範圍的聲音。

耳塞式也有小的驅動單體,在遠處聽起來並不響亮。因此,聲音洩漏不是很多。貼耳耳式耳機的聲音洩漏通常比覆耳式耳機少,但由於其較大的驅動力和不佳的密封性,其漏出率比耳塞式大。

結果:入耳式 > 耳塞式 > 貼耳式 > 全罩式


音質

音質與耳機設計的關聯性較弱,也就是說音質更多取決於所選擇的型號而不是類型。一對出色的耳塞式聽起來一定比普通的入耳式耳機更好,反之亦然。

儘管與音質沒有直接關係,但是耳機的設計有時可以改善聲音的某些方面,例如音場、頻率響應和總諧波失真。較大的驅動單體通常可以產生更好的低音,而大型的耳罩通常具有更寬敞的音場。諧波失真也可能受驅動單體大小影響,但是其他方面如音頻解析,更多取決於所選擇的型號。

總結:依照需求挑選耳機類型

如果您正在尋找舒適的耳機並且不介意尺寸大小,則全罩式耳機是理想的選擇。通常阻擋大部分的環境噪音,但可能會比其他設計洩漏更多聲音,可能會打擾您周圍的人。

貼耳式耳機非常適合想要高舒適度、但體積比覆耳式耳機小的聽眾。但是,通常在隔音方面表現不佳,並且經常洩漏出很多聲音。

耳塞非常適合想要超便攜式設計、方便攜帶在錢包或口袋中且找不到舒適的入耳式耳機的聽眾。其不會洩漏太多聲音,也不會打擾您周圍的人。

入耳式耳機非常適合想要超便攜式設計且戴起來耳道不會疼痛的聽眾。期可以阻擋大量的環境噪音,並且不會洩漏太多聲音,非常適合在辦公室或圖書館中使用。

最後,音量因耳機而異,儘管在某些方面聲音會受到耳機設計的影響,但並沒有很強的相關性,更多取決於選擇的耳機型好,而不是類型。


常見問題

藍牙耳機有哪些常見的類型?

覆耳式:耳罩完全包覆住耳朵
貼耳式:耳罩無法完全包覆耳朵,而是貼在耳朵上
耳塞式:耳塞或聽筒不會伸入耳道
入耳式:耳塞或聽筒會伸入耳道

哪種類型的藍牙耳機比較舒適?

覆耳式 > 貼耳式 > 耳塞式 > 入耳式

哪種類型的藍牙耳機比較方便攜帶?

耳塞式 = 入耳式 > 貼耳式 > 覆耳式

哪種類型的藍牙耳機隔音效果比較好?

入耳式 > 覆耳式 > 貼耳式 >耳塞式

哪種類型的藍牙耳機比較不會漏音

入耳式 > 耳塞式 > 貼耳式 > 覆耳式

哪種類型的藍牙耳機音質比較好?

音質與藍牙耳機類型的關聯性較小

延伸閱讀

文章說明:
(1) 本文為earphoneman團隊彙整外媒與相關網路文章之結果,非參考投票、民調、網路問卷等資料。
(2) 所分享之圖片、影片或資料內容是引用自網路或轉寄分享或從各網站蒐集而來,如有侵權請告知。

編輯日期:
(1) 最新更新日期:2022年05月24日
(2) 文章發表日期:2020年03月24日

參考來源:RTINGS.com

熱門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