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有iPhone使用者尋求推薦好用的真無線藍牙耳機,大部分的人都會建議直上專武Airpods Pro;而三星手機使用者就會推薦使用Galaxy Buds系列,以往只有無降噪的Galaxy Buds Plus和因半開放式設計導致降噪效果大打折扣的Galaxy Buds Live,但現在有更新的Galaxy Buds Pro可以選擇。這次我們就要跟著Sound Guys的編輯,來看看Apple Airpods Pro與Samsung Galaxy Buds Pro這兩個Pro個有什麼厲害的地方。
構建質量和耳機貼合度

Apple AirPods Pro和Samsung Galaxy Buds Pro採用不同的設計,前者帶有長柄,後者則沒有。不論是哪一個Pro,只要找到適合自己耳朵的矽膠耳塞,都能提供舒適的貼合性。
Apple AirPods Pro的防護等級達到IPX4等級,可以防止汗水和輕微雨淋的輕襲。但是,Galaxy Buds Pro擁有更高的IPX7等級,即使耳機不小心掉落水中30分鐘,弄乾後還是能繼續使用。不過,我們仍然不建議在游泳的時候使用。
哪個具有更好的藍牙連線性能?

內建H1晶片的AirPods Pro可以非常輕鬆地連線iPhone、iPad或Macbook等Apple自家產品。打開充電盒後,iPhone會自動偵測附近的AirPods Pro,並跳出通知來啟動配對。當AirPods Pro連接到一台Apple設備後,其將自動連線到其他登入相同iCloud帳戶的設備。儘管不如與iPhone配對那樣容易,但仍然能夠很快速地將AirPods Pro與Android手機配對,使用者所需要做的就是進入藍牙選單來進行配對。

至於Galaxy Buds Pro,使用者只要下載SmartThings和Galaxy Wearable應用程式,就可以在Android手機上使用Galaxy Buds Pro體驗簡化配對過程,應用程式會跳出類似iPhone的通知來進行和Galaxy Buds Pro的配對。三星手機使用者將獲得與iPhone使用Airpods Pro時一樣的好處,也就是說,Galaxy Buds Pro可以在其他三星Galaxy設備之間無縫切換。Galaxy Buds Pro支援SBC、AAC和不斷調整傳輸品質和連接穩定性以獲得最佳播放體驗的Samsung可擴展轉碼器。
AirPods Pro擁有的強大功能僅適用於iPhone

在AirPods Pro上,使用者透過按壓收音桿來控制通話、播放和Siri等,但無法調整音量,只能透過手機。Galaxy Buds Pro則是使用觸控來執行播放、通話和語音助理等功能,可以透過耳機來調整音量,不過觸控有點過於靈敏。
Galaxy Buds Pro的使用者可以透過Galaxy Wearable應用程式來調整降噪強度、打開環境聲音並自行調整EQ,但某些功能(例如自動切換和360環繞音訊)僅限於Samsung Galaxy手機的使用者。
AirPods Pro的使用者需要一台iOS設備才能執行許多操作,蘋果將AirPods Pro的韌體更新限制在自家設備上,這可能會特別令人討厭。因此,使用者需要擁有一部iPhone或向朋友借一部iPhone才可獲得所需的更新。僅限於iOS的其他功能包括耳塞測試、電池優化、自動暫停和“嘿,Siri”語音命令。
電池續航力
AirPods Pro與iPhone配對時,電池性能最佳。在開啟ANC降噪的情況下,一次充電就可以播放5小時6分鐘。此外,AirPods Pro充電盒可提供20小時的播放時間,並透過lightning充電線或無線充電來充電。而Galaxy Buds Pro測試在打開ANC的情況下可以播放4小時48分鐘,充電盒還額外提供13個小時的充電時間,可透過USB-C或無線方式充電。

此外,這兩款真無線藍牙耳機都快速充電的功能,Galaxy Buds Pro充電10分鐘即可提供85分鐘的播放時間;而AirPods Pro在充電5分鐘後可提供60分鐘的播放時間。
誰能提供更好的降噪效果?
蘋果的AirPods Pro是第一款在主動降噪領域大放異彩的真無線藍牙耳機,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雖然後來有許多使用者表示降噪效果好像不如剛開始推出一樣強,但在真無線藍牙降噪耳機中還是非常傑出。
而三星的Galaxy Buds Pro則晚了一年才推出,不過其使用者可以調整主動降噪的強度。如果希望消除發動機或洗碗機發出的隆隆聲,建議選擇較強的設置。三星的低設置更適合遮擋語音,但不會完全消除。
AirPods Pro降噪表現仍然良好,但我們發現Galaxy Buds Pro在長途通勤時表現更好,尤其是在過濾低頻噪音方面。較高的頻率則更依賴於獲得良好的耳朵密封效果,但是Galaxy Buds Pro仍然可以保持優勢。
聲音表現
如果想要準確的人聲與微妙但紮實的低音搭配,則可以選擇AirPods Pro。其略微增強了低音和高音,提供了對消費者友好的聲音配置。此外,還可以根據使用者的耳朵形狀來平衡音樂,因此始終能夠獲得最佳、最方便消費者的使用體驗。再說一次,“最佳”是主觀的,如果您正在尋找最準確的聲音再現,則Galaxy Buds Pro的調音更適合您。
三星的Galaxy Buds Pro提供了更均衡的頻率響應,儘管在低音範圍上稍有加強。總體而言,可以產生清晰準確的聲音,幾乎沒有或沒有掩蓋效應。有些歌曲可能聽起來有些沉重,但是可以在Galaxy Wearable應用程式中自行更改EQ。
哪對麥克風設置更好?
走在路上可能會發現,很多人都戴著AirPods Pro來打電話,這是因為AirPods Pro的麥克風設置非常好,可以準確捕捉高音和低音的人聲。Galaxy Buds Pro具有出色的麥克風陣列和專用語音拾音器(VPU)。有時,麥克風的聲音聽起來有些沉悶,但整體質量還是不錯的,可以很好地處理環境聲音。

總結:蘋果專武還是三星專武?
其實,答案非常明顯。對於使用iPhone手機的人,我們只會告訴您購買AirPods Pro。因為Android使用者使用Airpods Pro只會錯過了很多高級功能,不值得花費將近新台幣8,000元。Apple的AirPods Pro是一對出色的真無線藍牙耳機,具有堅實的聲音和高品質的ANC,但這還不足以表示其與眾不同。
三星的Galaxy Buds Pro在許多方面都與蘋果的AirPods Pro一樣出色,儘管其最適合Galaxy用戶。雖然保留了一些適用於三星設備的功能,但功能的限制較少,因此比起Airpods Pro,更適合其他非三星的Android手機。
硬體及規格 | Apple AirPods Pro | Samsung Galaxy Buds Pro |
建議售價 | 新台幣 7,990 元 | 新台幣 6,990 元 |
機體重量 | 單耳 5.4 公克 充電盒 45.6 公克 | 單耳 6.3 公克 充電盒 44.9 公克 |
耳機類型 | 入耳式+收音桿 | 入耳式 |
藍牙版本 | Bluetooth 5.0 | Scalable(三星專有)、AAC、SBC |
音訊轉碼 | SBC、AAC | SBC、AAC、aptX |
防護等級 | IPX4 | IPX7 |
耳機電力 | 4.5 小時 | 5~8 小時 |
總續航力 | 24 小時 | 18~28 小時 |
充電時間 | 1小時播放時間/5分鐘快充 | 85分鐘播放時間/10分鐘快充 |
充電規格 | lightning、Qi認證無線充電 | Qi認證無線充電、USB-C |
常見問題
Apple Airpods Pro:新台幣 7,990 元
Samsung Galaxy Buds Pro:新台幣 6,990 元
Apple AirPods Pro和Samsung Galaxy Buds Pro採用不同的設計,前者帶有長柄,後者則沒有。不論是哪一個Pro,只要找到適合自己耳朵的矽膠耳塞,都能提供舒適的貼合性。
在開啟ANC降噪的情況下,AirPods Pro一次充電就可以播放5小時6分鐘,充電盒可提供20小時的播放時間;Galaxy Buds Pro則可以播放4小時48分鐘,充電盒還額外提供13個小時的充電時間。
AirPods Pro降噪表現良好,但Galaxy Buds Pro在長途通勤時表現更好,尤其是在過濾低頻噪音方面。較高的頻率則更依賴於獲得良好的耳朵密封效果,但是Galaxy Buds Pro仍然可以保持優勢。
AirPods Pro略微增強了低音和高音,提供了對消費者友好的聲音配置;三星的Galaxy Buds Pro提供了更均衡的頻率響應,儘管在低音範圍上稍有加強,總體而言,可以產生清晰準確的聲音,幾乎沒有或沒有掩蓋效應。
AirPods Pro的麥克風設置非常好,可以準確捕捉高音和低音的人聲;Galaxy Buds Pro具有出色的麥克風陣列和專用語音拾音器(VPU)。有時,麥克風的聲音聽起來有些沉悶,但整體質量還是不錯的,可以很好地處理環境聲音。
延伸閱讀
- 外媒評測Galaxy Buds Pro:三星目前最強的降噪真無線藍牙耳機
- 誰是降噪真無線藍牙耳機的王者? Apple AirPods Pro V.S. Bose QuietComfort Earbuds
- 品質第一、CP值退去!2020年10大真無線藍牙耳機推薦
- CP值第一! 2020 專家推薦10款真無線藍牙耳機
- 主動降噪耳機 (ANC)原理解密 | 推薦 2020 年 5款降噪真無線藍牙耳機推薦
- 2020 最佳無線運動耳機大盤點 | 讓跑步玩家都想擁有的耳機
參考來源:Sound Guys
文章說明:
(1) 本文為earphoneman團隊彙整外媒與相關網路文章之結果,非參考投票、民調、網路問卷等資料。
(2) 所分享之圖片、影片或資料內容是引用自網路或轉寄分享或從各網站蒐集而來,如有侵權請告知。
編輯日期:
(1) 最新更新日期:2021年03月19日
(2) 文章發表日期:2021年0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