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由於受到技術限制,僅耳罩式耳機才有主動降噪功能。但在過去的幾年裡,技術有著大幅的突破,Sony的WF-SP700N和WF-1000XM兩系列的真無線藍牙耳機是開拓者,隨後則被Apple的AirPods Pro帶起風潮,現在具有主動降噪的真無線藍牙耳機已成為主流,越來越多廠牌開始替自家產品添加主動降噪的功能,讓使用者能夠安靜聆聽音樂、不受外界干擾。
接下來,我們將帶大家解開所有有關降噪耳機的疑惑,並瞭解在挑選真無線降噪耳機時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以及目前市面上有哪幾款真無線的降噪效果出色,值得推薦給大家。
降噪真無線藍牙耳機大哉問
主動降噪的原理為何?能過濾所有聲音嗎?
主動降噪耳機透過耳機上的麥克風來接收環境噪音(非通話時接收語音的麥克風),再利用耳機內部晶片產生與噪音相反的反向聲波來抵銷環境噪音。
主動降噪技術在持續吵雜的環境中效果最佳,例如飛機、汽車或空調發動機的嗡嗡聲。這種機制讓人不需提高音量來蓋過外在的噪音,同時可以幫助使用者在吵雜的環境下(如搭飛機或火車)享受片刻的寧靜。

然而,雖然降噪耳機確實可以很大程度地減少了噪音干擾,但無法完全阻擋噪音。一般來說,如飛機發動機或汽車發動機這類持續的低頻噪音會比交談聲、鳴笛聲等高頻噪音更容易過濾。
主動降噪對音質是否有影響?
當耳機開啟主動降噪時,揚聲器需要一邊播放音樂、一邊發出反向聲波去抵銷外在噪音,所以音樂的音質勢必會受到影響。因此,大多數發燒友更喜歡被動降噪而不是主動降噪的原因。但現在的主動降噪功能其實都是可以開關的,在安靜環境關閉降噪同樣可以獲得不錯的聽感,音質也會有所改善。
不過,當在飛機、火車等大眾交通或是戶外、辦公室這些較吵雜的場所聆聽音樂時,主動降噪反而可以幫助不受外界噪音所干擾。因此,如果是一位非常講究音質的發燒友,建議可以同時擁有主動降噪耳機與高音質耳機,可在不同場所交替使用。
另一方面,主動降噪的技術也越來越進步,影響音質的程度也越來越小,像是Ausounds的AU-Frequency ANC具有Soundproof技術,開啟降噪時也能享受和關閉降噪時一樣的聲音。
怎麼看降噪深度圖?
降噪深度圖是一種能夠精確表現出耳機降噪能力的圖表,圖的橫軸代表聲音頻率(hz),縱軸則是噪音衰減(db)。當橫軸對應到的縱軸值越高,該頻率的降噪效果就越強:
- 降噪深度達-10db,噪音音量為原先的2分之1。
- 降噪深度達-20db,噪音音量為原先的4分之1。
- 降噪深度達-30db,噪音音量為原先的8分之1。
- 降噪深度達-40db,噪音音量為原先的16分之1。
- 降噪深度達-50db,噪音音量為原先的32分之1。


Apple AirPods Pro的降噪深度可以超過-30db,代表噪音已不到原先的1/8;而Sony WF-1000XM4的峰值深度最高可超過-50db,表示噪音音量低於原先的1/32,降噪效果非常強。
降噪耳機能幫助治療耳鳴?
降噪耳機無法讓耳鳴安靜下來,但具有有效降噪功能的耳機可以顯著抑制環境噪音。由於 ANC 耳機可以保護使用者免受外部噪音的影響,可以以較低的音量收聽,從而減少聽力損失的機會,進而保護免受耳鳴的影響。
挑選真無線降噪耳機的秘訣
入耳式的隔音效果優於耳塞式
主動降噪若要完全發揮功效,必須有良好的隔音效果(被動降噪)來輔助。入耳式(封閉式)的耳塞會伸入使用者的耳道,並形成良好的密封來隔絕外在噪音直接進入耳朵;而耳塞式(半開放式)沒有耳塞來與使用者的耳朵形成密封,甚至還會有一些縫隙,讓環境音容易進入耳朵。
耳塞類型對隔音效果也會有影響
耳塞對音質的影響非常大,因為每個耳塞的隔音效果都不一樣,如果耳塞太小無法跟耳朵形成良好的密封,將會降低聲音質量和舒適度。
矽膠耳塞
耳機廠商最常提供的耳塞種類,由於材料的密度、厚度和形狀,矽膠耳塞之間存在顯著差異。材料越密,提供的隔離度越高,低音水平也越高;厚度越厚,柔韌性就越差,但若太軟,可能會在耳朵中塌陷;如果太硬,則會變得不舒服。
矽膠耳塞在高頻端的隔音效果很好,低頻端則要視貼合程度而定。另一方面,雖然相較其他種類的耳塞,矽膠耳塞的隔音效果較差,但其還是能提供相當程度的隔音效果,只需要注意是否與耳朵緊密貼合,因此還是很受歡迎。
在市面上,Sony的混合耳塞有著非常受歡迎的形狀,可與大多數耳朵貼合使用,而且有4種尺寸可供選擇;Westone的STAR(+ TRUEFIT FOAM)耳塞對許多人來說效果很好;而SpinFit 精心設計的耳塞具有多種不同的噴嘴尺寸。
海綿耳塞
因為海綿可塑性高,能夠隨著耳朵構造變型,所以能夠完美的貼合在耳道,提供極佳的舒適度、隔離度和密封度,隔音效果鶴立雞群,在低頻端的聲音表現優於矽膠耳塞,高頻部分則因為容易被海綿吸收,表現較差。同樣地,市面上也有專賣海綿耳塞的廠商,例如Comply。不過,大多數的海綿耳塞無法清潔,而且價格也比較貴。
雙節膠耳塞
雙節膠耳塞相對於一般矽膠耳塞的優勢在於,有兩個獨立的區域可以與耳道密封,實現更好的隔音效果,能聽到更豐富的低音。然而,其缺點是可選擇的尺寸有限,要找到適合自己耳朵的雙節膠耳塞可能不太容易。如果您的耳道很大且很深,那麼Hi-Fi Man雙節膠耳塞效果應該會不錯。
三節膠耳塞
三節膠耳塞將雙節膠耳塞提升到更高的水平,如果您的耳道足夠深,其可以提供更好的密封和隔音效果。此外,三節膠耳塞通常可與帶有斜角噴嘴的耳機和耳掛式耳機配合使用,而且大多數三節膠耳塞都很柔軟,容易在耳道中彎曲並隔音。
耳機使用主動降噪的類型
主動降噪技術根據麥克風的位置和數量,可分為前饋式、反饋式和混合式三種類型:
前饋式主動降噪 (Feedforward active noise canceling)

前饋式是最簡單的主動式降噪方式,利用在耳機外部的麥克風擷取外部噪音,再透過降噪晶片產生與噪音反向的抗噪音來抵銷噪音。
- 優點:麥克風會較快擷取到外部音,使其有更多時間產生抗噪音來降低高達 1-2 KHz 的高頻噪音。
- 缺點:麥克風無法得知耳道內的聲音情況,因此無法自動校正,所以耳機在完成降噪處理後,即認定該波段工作結束,不會持續優化降噪效果。 如果配戴時未戴佩正確位置,或是角度不對,會讓異音進入耳道,這樣的前饋式降噪耳機是無法達好的降噪效果,也有可能會放大某些頻段的雜音。
反饋式主動降噪(Feedback ANC)

反饋式主動降噪的麥克風介於耳罩內部,也就是驅動單體前面,其收取的聲音為與聽者完全相同。
- 優點: 麥克風擷取到耳朵聽到的聲音,因此更能適應變化,並在需要時校正音頻,而且可以在更寬的音頻範圍工作。另外,即使佩戴方式怪異或沒有完全遮住耳朵,反饋式降噪仍可產生一定程度上降噪效果。
- 缺點: 無法有效地處理高頻聲音,因此在1-2 kHz範圍內的噪音抑制效果不如前饋式降噪。 如果設計不當,可能會還會產生反饋降噪時的噪音。
混和式主動降噪(Hybird ANC)

混和式結合了前饋式與反饋式的優點,通常有2個降噪麥克風,分別於耳塞內部與外部。
- 優點:幾乎沒有缺點,混合式降噪可以抑制在更寬的音頻範圍,適應並校正降噪效果,並且人員佩戴耳機方式也不拘泥。
- 缺點:因為需要兩個麥克風,所以混合降噪技術成本是一般的兩倍。同時,其技術門檻需要更多的專業才能有效設定降噪效果。另外,同時擁有兩個麥克風可能會產生更多不必要的 「白噪聲」,因此需要使用高品質的麥克風來抵消這種情況。因此,混合式降噪頭戴式耳機價格比較昂貴。
降噪強度是否可以調整
現在有越來越多的降噪耳機可以根據使用者的使用環境和需求,來調整降噪和環境音進入的程度。常見的方式有可調式主動降噪和適應性主動降噪(Adaptive ANC)兩種:
可調式主動降噪
使用者可以透過耳機上的按鈕或是手機App來調整主動降噪的等級,像是Bose QC Earbuds消噪耳塞和Jabra Elite 85t,都能透過App來手動調整降噪的強度。
適應性主動降噪
耳機會自動調整降噪的強弱,當檢測到聽眾耳朵裡的聲音有變化時,便會即時進行調整以實現最佳性能。現在有不少真無線藍牙耳機都開始有這種功能,像是Sony的WF-1000XM4的自動降噪偵測功能可以根據使用者的活動,自動調整音效設定。此外,JLab的JBuds Air ANC的智慧降噪也是同樣的原理。
是否具有環境音模式
降噪耳機雖然可以讓使用者不受噪音干擾,但有些使用場景反而會造成干擾,像是在車水馬龍的馬路上或是在等待登機或火車的時候,前者一不注意會有生命安全,後者則是會有錯過班機或火車的風險。這時候有環境音功能就能解決這問題,讓部分的環境音進入耳朵,既不會錯過重要訊息,也不會干擾到正在聆聽的音樂。
檢查電池續續航力
啟用主動降噪功能需要電力,因此會比關閉時消耗更多的電量,如果耳機本身的電量就不多,再開啟降噪後可能更容易沒電。因此,在購買時,請確認包裝上標示的續航力是開啟降噪時的續航力,還是關閉降噪時的續航力。通常沒特別標示是開啟降噪後的續航力,都要對其標示的數字打個折扣。
10款真無線降噪藍牙耳機推薦
10. JLabs Jbuds Air ANC

產品特色
- 價格便宜
- 適應性主動降噪
- 較長的續航力
- 較低延遲
JLab Jbuds Air ANC的降噪效果絕對不算是頂尖,不過能夠有效過濾搭公車或捷運時的引擎噪音,剛符合其價格區間的使用者需求。此外,也具有環境音模式,方便在點餐、等客運或是過馬路時能夠順暢溝通跟注意安全。至於聽音樂方面,其聲音表現跟自家的Jbuds Air系列差不多,也有3種EQ可以選擇。最後,其延遲表現還不錯,在聽音樂和追劇時感覺不到,對於平常不玩遊戲的人來說非常不錯。
閱讀我們完整的JLab Jbuds Air ANC評測。
9. SENNHEISER Momentum True Wireless 3

產品特色
- 7mm TrueResponse驅動單體
- 最新藍牙5.2高效能傳輸
- 專屬APP
SENNHEISER Momentum True Wireless 3的前兩代在音質上已經獲得相當好的表現,惟在電力、連線上,受限於當時真無線技術的發展,仍有進步空間。這次三代新產品的推出,大幅改善前述問題,讓耳機無論是在電力、連線、操作上,都有大幅度的提升,其音質的表現,如同一代一樣,表現的相當好,少數真無線耳機可以達趨近有線耳機水準,加上專屬APP控制、客製化定義按鍵,讓傳統大廠 SENNHEISER 在除了優異的音質外,更有著表現傑出的科技味。
閱讀我們完整的SENNHEISER Momentum True Wireless 3評測。
8. Jabra Elite 85t

產品特色
- 主動降噪與環境音
- 可自設降噪強度
- 抗風噪收音麥克風
- 智慧感應
Elite 85t是Jabra旗下首款內建降噪晶片的真無線藍牙耳機,能夠自行選擇所需的降噪程度,在最強的狀態下,穩定規律的低頻噪音都能被有效的過濾掉。
此外,通話除了使用cVc 8.0,還有抗風噪的功能,因此在風大或是騎車的時候,不怕風噪聲影響通話時的順暢。最後,其專屬的手機App給了使用者很大的空間,可以將耳機設定成自己最喜歡的樣子。
閱讀我們完整的Jabra Elite 85t評測。
7. Earfun Air Pro 3
Earfun出色的降噪真無線物美價廉

產品特色
- 11mm 羊毛複合驅動單體
- 支援LE Audio和LC3
- 藍牙5.3
- 超低延遲
Air Pro 3是目前小編測試過的Earfun旗下真無線中降噪表現最佳的一款,處理低頻噪音的能力不輸於許多價格較高的旗艦款式,而對於高頻噪音則雖然相較沒那麼好,但多少還是能過濾掉一些,因此不至於會人分心。
另一方面,這款真無線藍牙耳機配備11mm的羊毛複合驅動單體,低音強勁且富有彈性,中、高音雖被吃掉一點細節但還算乾淨,符合一般大眾的聆聽習慣。很值得一提的是超低的延遲表現,雖然有額外提供一個據說可以進一步減少延遲的遊戲模式,但在關閉遊戲模式下的延遲就已經感覺不到了,這個模式也就只是個錦上添花。
最後,這也是目前市場上少數支援LE Audio和LC3編碼的真無線藍牙耳機,雖然目前沒有手機支援LC3,但未來支援LC3的手機出現,其即可立刻發揮效果。
閱讀我們完整的Earfun Air Pro 3評測。
6. Samsung Galaxy Buds 2 Pro
新設計提升隔音效果

產品特色
- 寬廣的音場
- 有效的降噪
- 小巧設計
三星Galaxy Buds 2 Pro的主動降噪在同類產品中獨樹一幟,可阻擋近90%的環境噪音,而且更新的設計還提供了改進的舒適性和隔音效果。兩耳都裝有三個麥克風與防風罩,能夠以最高程度阻擋外部聲音並減少風噪的存在。
然而,其在開啟降噪時的續航力較短,只比現有的Airpods Pro多30分鐘,這點頗令人失望。不過,就聲音本身就讓Galaxy Buds 2 Pro值得投資,能為使用者提供高品質的音效體驗和引人入勝的3D聲音以及精確的頭部追蹤。
閱讀我們完整的Samsung Galaxy Buds 2 Pro評測。
5. Cleer Ally PLUS II
自適應將噪能有效過濾低頻噪音

產品特色
- 高通QCC5141晶片
- 自適應主動降噪
- 可調環境音強度
- 10mm石墨烯單體
- 支援藍牙5.2
- 延遲超低
- cVc 8.0 通話降噪
Cleer Ally plus II透過內建高通最新的QCC5141晶片來進行大幅度的更新,採用混合式自適應降噪技術,能根據使用者所在環境自動調整降噪強度,其過濾規律低頻噪音的能力可以與Bose、Sony耳降噪耳機相媲美,而消除高頻的部分則是中高階真無線表現排名數一數二的。
其環境音模式的聲音聽起來相當自然,能清楚聽到警報聲、門鈴等聲音,但若要清楚聽到交談的對話內容,則需要將音樂音量將至50%以下。整體來說,在降噪耳機方面,這是一副具有競爭力又便宜的旗艦殺手,能讓消費者花比旗艦款耳機便宜的價錢,享受足夠的高階降噪體驗。
閱讀我們完整的Cleer Ally Plus II評測。
4. Technics EAH-AZ60
降噪、音質兼顧

產品特色
- 8mm生物纖維膜片
- 混合式主動降噪
- 極佳音質
- LDAC 高音質解碼
- 藍芽5.2
Technics EAH-AZ60降噪效果非常突出,不僅不會改變音質,而且還能夠與Sony WF-1000XM4和Bose QuietComfort Earbuds相匹敵。當然,使用者也能夠在Audio Connect App中根據自己的喜好調整降噪和環境音效果的強度。
在聲音上延續了Technics發燒音質的特色,低音圓潤有力,且衝擊力很強,而且還很清晰,不會蓋住中、高音的細節。此外,Audio Connect App提供了多種修改EQ的選項,但其實原廠預設的調音其實就很令人滿意的。
閱讀我們完整的Technics EAH-AZ60評測。
3. Apple AirPods Pro 2
H2晶片更上一層樓

產品特色
- 主動抗噪
- 自適應通透模式
- 麥克風收音佳
- 與Apple連動表現優異
- 個人化空間音訊
AirPods Pro 2的降噪有所提升,現在能夠與WF-1000XM4相抗衡,再加上自適應通透模式能夠自動過濾有害的噪音,讓使用者在聆聽環境音時更加的方便。
另一方面,借助全新的H2晶片和訂製單體,AirPods Pro 2可提供更好的低音和高音,還可以使用iPhone的TrueDepth鏡頭建立個性化的空間音訊,聆聽支援杜比全景聲的音樂中。
最後,充電盒的變化最大,外觀上多了掛繩孔和揚聲器,內部則按裝了U2晶片,可以透過尋找功能來定位。更重要的是,與耳機一樣具有IPX4的防水功能。
閱讀我們完整的Apple Airpods Pro 2的評測。
2. SONY WF-1000XM4
市場前段班的資優生

產品特色
- SONY全新V1降噪晶片
- 風噪抑制技術
- 全新噪音隔離耳塞
- 獨家客製化APP設定
- LDAC高清音樂
WF-1000XM4的外型與前一代非常不同,還使用全新的隔音耳塞,提升被動降噪的效果。另一方面,Sony為這款降噪耳機配備全新的V1降噪晶片,實際測試降噪效果優於第一代Bose QC Earbuds消噪耳塞,但因為Bose QC Earbuds 2的強勢推出,WF-1000XM4又退回第二名。
此外,通透模式的環境音也比前代更加自然,還能在應用程式中選擇降噪和環境音的程度。整體來說,WF-1000XM4在真無線降噪耳機市場還是有著數一數二的實力!
閱讀我們完整的Sony WF-1000XM4評測。
1. Bose QuietComfort Earbuds 2
再度奪回降噪寶座

產品特色
- 無與倫比的降噪
- 精緻且平衡的聲音
- 出色的通話品質
- 舒適貼合且穩定
Bose QuietComfort Earbuds 2憑藉出色的降噪功能直接登上了推薦第一名,而且性能甚至比前一代更好,可提供更好的聲音、出色的通話品質,甚至還有ActiveSense和CustomTune等獨家技術可以平衡聲音和提升降噪表現。
此外,Bose QuietComfort Earbuds 2的重新設計也使這耳機的體積變得更小,配戴起來更加貼合又舒適。
閱讀我們完整的Bose QuietComfort Earbuds 2的評測。
文章說明:
(1) 本文為earphoneman團隊彙整外媒與相關網路文章之結果,非參考投票、民調、網路問卷等資料。
(2) 所分享之圖片、影片或資料內容是引用自網路或轉寄分享或從各網站蒐集而來,如有侵權請告知。
編輯日期:
(1) 最新更新日期:2023年03月02日
(2) 文章發表日期:2019年12月08日
報導屬性:耳機推薦
延伸閱讀
- 三步驟挑選藍牙耳機不求人!2021年高品質真無線藍牙耳機推薦
- 平價CP值第一! 2021年 PTT論壇熱推12款iPhone好搭真無線藍牙耳機
- 推薦2020 最佳無線運動耳機大盤點 | 讓跑步玩家都想擁有的耳機
- 5大新科技加持!真無線藍牙耳機市場強勢成長
主動式降噪耳機常見問題
目前降噪耳機的技術,尚屬專利保護階段,所以要使用該技術,都必須繳納該技術的權利,因此費用較高。
被動降噪是透過物理障礙來阻止噪音進入耳朵,因此只要耳機能和耳朵形成良好的密封,就能獲得良好的被動降噪效果。主動降噪則是透過麥克風拾取噪音,再由降噪晶片產生與噪音相反的聲波來相互抵銷,讓使用者不會聽到噪音。
最佳主動式降噪耳機使用時機多為:搭飛機、鐵路、高鐵,這些場景裡面使用主動式降噪耳機,可以讓我們減少聽到很多環境噪音,更專心於思考或音樂的聆聽。
就聽力而言,它是有保護的效果。但是如果您是在走路或從事運動,如果走在街上時、騎乘自行車、騎摩托車、開車…等場景,我們並不建議使用主動式降噪耳機,因為這樣會讓交通安全將低,有較高的機率產生事故。
Bose QuietComfort Earbuds
Sony WF-1000XM3
Cleer Ally Plus II
AUSOUNDS AU-stream Hydrid
Apple AirPods Pro
Marley Redemption ANC
Sol Republic Amps Air +
擷取外部噪音的麥克風在耳機的外側,這樣的設計讓麥克風會較快擷取到外部音,使其有更多時間產生抗噪音來降低高達 1-2 KHz 的高頻噪音。但會讓麥克風無法得知耳道內的聲音情況,因此無法自動校正。
反饋式主動降噪的麥克風介於耳罩內部,也就是驅動單體前面,其收取的聲音為與聽者完全相同。因此反饋式降噪更能適應變化,並在需要時校正音頻,而且可以在更寬的音頻範圍工作。然而, 無法有效地處理高頻聲音,因此在1-2 kHz範圍內的噪音抑制效果不如前饋式降噪。
混和式結合了前饋式與反饋式的優點,通常有2個降噪麥克風,分別於耳塞內部與外部。既可以抑制在更寬的音頻範圍,適應並校正降噪效果,並且人員佩戴耳機方式也不拘泥 因為需要兩個麥克風,所以混合降噪技術成本是一般的兩倍。同時,其技術門檻需要更多的專業才能有效設定降噪效果。
是的,開啟主動降噪或多或少會導致音質失真,聲音可能帶有背景嘶嘶聲,但實際影響程度則要視耳機而定,調校良好的耳機幾乎沒有感覺。
通常,耳罩式耳機的降噪效果會比入耳式耳機來的好一些,因為耳罩可以直接蓋住整個耳朵,再加上主動降噪的配合,完全與世隔絕。但入耳式耳機比需考慮到耳機是否能密封住耳道,而且就算一開始有密封住,如果後面不小心動到,耳機位置改變導致些微細縫產生,就會讓噪音有趁虛而入的機會。